热烈祝贺安徽聚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工程师、高级工沈显华获评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沈显华在创业路上一路前行,先后荣膺“芜湖县返乡创业之星”“芜湖好人”“安徽创新风云人物”“创新安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安徽省劳动模范”“中国新能源行业十大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拥有众多荣誉的沈显华,始终不忘家乡,牢记父老乡亲的嘱托,植根于广阔的农村,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贡献力量,为芜湖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敢想敢干,放飞梦想一路前行
2014年,在外闯荡发展多年沈显华,被湾沚区(原芜湖县)政府作为在外打工有作为的农民工招回家乡,他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芜湖华阳生物质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生产加工销售。
沈显华在销售生物质能源加工设备的同时,看到本地农户普遍把农作物秸秆当作废物焚烧,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生物质燃料销售知识,他感觉到有潜力可挖:怎么样把农作物秸秆变成清洁质能源,让废弃秸秆找到新的出路,为自己的故乡乃至国家的环保事业作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反反复复思考着这个始终跳跃着的闪光点,让他兴奋不已。
说干就干,2015年3月,他和妻子一道在六郎镇投资创办了全市第一个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安徽聚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建的第一年,就为湾沚区(原芜湖县)六郎镇各村完成秋季秸秆打捆万余亩、离田秸秆5000余吨,为政府缓解秸秆禁烧“前禁后燃”的突出矛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勇于创新,助推环保新能源
几年来,沈显华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也不忘刻苦地钻研学习。从他创办当地第一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开始,每一项业务,每一项技能,沈显华都要亲力亲为,甚至对厂里的每一个农机部件都烂熟于心,时不时地在秸秆的“收储运”环节中做着各种小改革、小创新。
由于秸秆在粉碎时外形大小的差异,在挤压成型时经常发生堵料的现象。为此,沈显华想办法在机器的进料口添加了一个过滤筛选系统。“过程并不复杂,原理也很简单,但确保实用还是需要反反复复做很多次试验。”沈显华说,最终的效果是,机器“进料”顺畅多了,“吐”出来的产品再也不会因为堵料而发生质量问题。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后,沈显华为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20年,沈显华又一项创新发明“一种生物质燃料的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项目,在北京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评审会议上,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成型制备方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已累计创新发明专利20项、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0项。
公司+合作社+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成为一体化、完整性的产业,2016年,沈显华又联合六郎镇部分村的农业大户,发起成立农机化专业合作社和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与聚焰公司共同完成秸秆打捆、离田、回收、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各生产经营环节。直接解决10万亩农作物秸秆的出路,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600余人。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为合作社及社员年增加收入1000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7年,公司又投资建设了芜湖市第一家标准化全程农事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社员解决停机难、维修难等问题,切实降低了农业机械腐蚀,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合作社还利用农作物收获季节时间差,及时组织社员前往皖北地区进行跨区作业,帮助当地政府进行秸秆打捆、离田,为社员增收,为环保工作献力。
2019年4月,聚焰公司与华阳合作社联合发起牵头成立“芜湖秸秆产业化联合体”,把全区困难户小能人、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大户、农机手等组织起来,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的融合模式产业化扶贫,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互惠共赢,为助力乡村振兴,保护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富而思进,富而思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沈显华率先发出科学防疫倡议书,并先后捐款5万元专项专项资金以及疫情防控医用口罩一万只,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响应落实当地政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号召,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面对各项荣誉和取得的成绩,作为中国生产力学会新能源促进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副会长、芜湖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沈显华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沈显华表示,我们将披荆斩“秸”,一路前行,为持续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