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调研 > 调研报告

芜湖市工商联中、小、微型企业综合调研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03-01 00:00 来源:admin 点击数: 字体:【    分享到:

 根据215日省工商联《关于协请做好全联孙安民副主席来皖调研的函》传真文件指示要求,我会及时地向市政府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就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市工商联针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开展的各类调研,以及2011年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一布署开展的中小企业专题调研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综合归纳、梳理总结,现将有关方面内容简要汇报如下:

一、芜湖市概况及非公经济基本情况

    芜湖是安徽省次中心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心城市之一。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人口123.8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3.05亿元,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4.21亿元,增长29.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01亿元,增长18.8%; 实现财政收入286.81亿元,增长3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97亿元,增长33.4%

    芜湖市工商联成立于1953年,1990年经市委批准,同时称芜湖市总商会。201112月,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现为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共有执委192人(非公人士160人),常委101人(非公人士77人),主席1人、副主席28人(驻会4人)、秘书长1人。总商会正副会长28人(会长由主席兼任)。机关行政编制14人,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经济联络部、会员部两室两部;我会还成立有担保公司、总商会维权服务中心、仲裁商会办事处等会办企业和职能部门。四县四区均设有工商联,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商会39个。市工商联组建的行业商会、协会25个,异地商会14个。全市共有会员6997人,其中企业会员4609户、团体会员52个、个人会员2336个;会员中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164人、政协委员243人。

    截止2011年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3699户,注册资金3.43亿元;新增私营企业5653户,注册资金256.63亿元。现个体工商户累计有88697户,从业人员17.74万人,注册资金22.17亿元;私营企业累计有23757户,从业人员17.25万人,注册资金1152.81亿元。非公经济占全市比重达三分之二之多,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新增116户,现累计达1482户,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总数的94%。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70%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和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中,以奇瑞汽车为龙头,已引进了3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以美的、日立、中达电子等为龙头,形成了近百家电子元器件企业集聚;以新兴铸管、鑫科公司、楚江集团等为龙头,形成了50多家新材料深加工产业集聚。此外,我市还有特种船舶、模具、精密机床、特种电缆等特色产业;纺织、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节能环保、节能装备、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一批专业镇产业集群:如无为县高沟电缆、繁昌孙村镇轻纺服装、荻港镇建材,芜湖县六郎镇机械制造、湾沚镇汽车零部件,南陵县藉山镇装备制造,弋江区火龙岗镇新型建筑材料等专业镇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1年我市共推荐136家企业参与省民营企业的百名排序,比去年多57家,提高了37.4%。入围百强的企业也由去年的48家,提高到60家,上升了25%,占全省的20%。申报企业数和入围企业数均排全省第一。

     二、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匮乏。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从事的都是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小微型企业基本上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主要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以实现外延式扩张。在产品结构上,存在资源性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专利产品、自主开发产品少,抗风险能力很弱,一旦遇到如国际金融危机、行业波动等外部环境变化,或出现企业自身管理不善、资金链短缺等内部问题,往往摆脱不了被挤压、淘汰的结局。

    2、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理念保守、落后。

    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主在经营上主观随意性强,家长作风比较明显。他们在经营观念上也比较保守、落后,不放心外人管理,在经营管理上主要沿袭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在传统行业或小微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中、小、微企业主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知识更新,在思想上存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把企业办到一定规模后,不愿再扩大生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

     3、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受全球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和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通货澎涨,致使很多大宗物资、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高达30%100%。国家新的劳动法的出台后,劳动力成本也大幅上升30%50%,企业生产成本陡然大幅飚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资金链严重短缺,利润空间受到很大压缩,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竞争力较弱的小微企业更是感觉生存发展形势严峻。

4、企业资金严重短缺,融资困难成本较高。

    2008年,国家投放四万亿,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由于受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以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性估计不足,很多中小企业纷纷上项目,铺摊子,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遏制通货澎涨,央行不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货币流动性逐步收紧,银行限期催贷,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也大都采取了只收不贷的经营策略,从而致使很多中、小、微企业资金链严重短缺,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融资难是当前企业反映非常普遍、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经营状况不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信用不高、抵押或担保不足等;也有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如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等;还有政府部门及中介等方面的原因,如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工作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登记、评估等费用过高等等。虽然一些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形式,解决一部分融资问题,但据企业反映,目前银行月息综合成本普遍高达15--18分,民间借贷月息高达35分,融资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劳动力供需失衡,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近年来芜湖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批外来企业,随着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相继落户和投产,很多企业反映技工、熟练工短缺,主要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一些年轻人掌握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就连招聘普工、辅助工都很困难,从而导致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工不足。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小、微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人才引进尤为困难。有一些人才,由于薪酬、待遇和自身发展受限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引进来也难以留住,高精尖科技人才、高级技工尤为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6、税费负担较重,企业赢利水平很低。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我市中、小、微型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平均不足5%,大家普遍反映当前国家制定的税率较高,企业纳税总额往往高于赢利水平。我市中、小、微企业的收费项目虽经多年的清理和规范,目前项目仍较繁多,主要有:水利基金、污水处理费、环保排污费、环保检测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费、安全设备检定费、工商行政注册费、河道堤防工程维护费、生活垃圾处理费、避雷检查费、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地方教育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14项,企业普遍反映不堪重负。

    7、中小型企业用地困难,小微型企业一房难求。

    用地指标大都给了大型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本地中小企业基本申请不到,尤其是小微型制造业企业工业厂房更是一房难求。工业园区土地存量较小,加上基础设施投入跟不上,有许多项目在园区外等地,用地手续繁杂,不仅报批时间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部分中、小、微企业在工业园区已落户多年,当地政府以多种理由推诿扯皮,或拿不到土地证,或办不下来房产证,给企业抵押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企业主反响强烈。

    8、市场准入和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

    市场准入的权限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涉及到的多为垄断行业。有些受限制的行业,例如:白酒、矿石进口、废旧物资回收等,这些行业是由政府部门通过控制发证数量来限制行业规模。但问题是:有证的多数是国企或原来是国企拿到证后改制的民企,新的民企拿不到。如芜湖市商会旅行社一直想成立自己的车队,做大规模。成立车队需要省交通厅批,而芜湖因为已没有名额就不能增加,买来的车只好挂别的车队名下,还要交钱。

    其次,准入后还存在限制和待遇不公。如目前芜湖市民营医院发展很快,已有20多家。但许多政府购买的公共医疗服务:如交通事故、120急救、政府补贴医疗救助等,民营医院都不能参与提供服务。很多民营医院在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方面不能享受公立医院同样待遇,即使少数定点医院也不能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级别费用报销标准,不能及时结算报销,病人要回当地新农合部门报销。

    再次,有的行业国家已放开,但由于门槛高中小企业干不了,需要许可的却无人管,市场竞争混乱无序。如在招投标领域,由于管理的缺位,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通过挂靠、低价中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等不正当手段就可以参与,而资质齐全的企业,却被逼得不得不去玩一些不正当手段才能参与竞投,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92010年民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情况反馈。

   根据20104月份我们对全市400余家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问卷,有57%的企业感到当前税费负担较重。对于当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多数认为近两年来有明显改善。对于国家、省、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措施,近半数企业选择了“部分了解”,有不到30%的企业选择政策得到了“部分落实”,看来对于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关于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选项中,相对集中的是“政府工作效率”(60%)、“投资优惠政策”(48%)、“落实已有优惠政策”(41%)和“信贷融资渠道”(37%)。企业最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的选项按百分比排序依次是“融资扶持政策”(63%)、“人才引进优惠政策”(52%)、“税收减免与优惠政策”(40%)和“土地使用与支持政策”(27%)。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希望管理和服务得到改善的部门相对集中在税务、质监、城建和金融。少数企业在受到行政处罚时遇到过“收缴罚没款不开具合法票据或不缴入规定帐户” 、“越权处罚或重复处罚”等情况。部分企业与电力部门常常因为变压器、停电等情况发生协调不畅的情况。

    三、市工商联的主要做法

    1、认真开展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20089月,金融海啸从美国华尔街席卷全球,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需不足,我市广大中、小、微企业经营难度明显加大,出现了信心指数下降、投资放缓、流动资金匮乏、订单减少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了帮助非公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市工商联分三个调研组,按梳理的专题进行专项调研,发放调查问卷400多份、召开企业和行业商会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情况,和企业家们一道分析经济形势,探索战胜危机的思路、方法,研究如何转危为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发展的措施,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八条措施和建议》等四份有数据、有分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制定了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优化环境、减轻负担、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非公企业化解危机,应对挑战。近年来,我们针对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还相继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开展中小企业专题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困难诉求,撰写调研报告20余份,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2、积极开展对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中、小、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能力。

    为了认真落实中发16号文件和皖发12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非公企业家的企业管理能力,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好的形势下,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我市工商联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去年,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企业家培训。一是组织我市18位非公企业家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为期4天的“企业家高端研修班”培训。二是联合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在芜湖市举行企业家“突破性领导力”培训,邀请北大教授为我市近200名中、小、微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授课。三是和市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对中、小、微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四是组织我市餐饮行业企业家参加了由中成伟业酒店管理教育集团在我市举办的“餐饮大讲堂”,学习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五是多次组织企业家赴合肥参加新华商智教育培训中心的EMBA培训班培训。

    2011年共组织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565人次。通过培训,企业家增长了企业管理和资本运营知识,结识了全国多地的企业家朋友,增加了企业的人脉资源,达到了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了企业生存能力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目的。

    3、通过帮助企业融资,助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1999年,市工商联率先成立了民鑫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开展融资贷款担保业务,融资担保总额近十亿元。今年,民鑫担保公司又进行了增资扩股,资本金由原不足一千万,增加至11亿元,进一步提高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20109月,市工商联按照全联和省联的通知要求,和中国建设银行芜湖分行合作,成立了“芜湖市工商联投融资服务中心”。中心成立后,我们深入非公企业调研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召开企业家和建设银行对接恳谈会,就新形势下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融资政策寻找结合点,探索解决企业融资的方法和创新信贷新产品。投融资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帮助43家非公企业融资5.275亿元,使部分中、小、微企业走出了发展困境。融资企业数和资金量,在全省地市级工商联投融资服务中心中一直排名第一。此外我们还与浦发银行、徽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召开三至四次银企对接会,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4、搭建政策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法律维权工作。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信息渠道狭隘、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市工商联通过网站、商会报,举办论坛、召开常执委会、邀请经济部门领导专家解读文件政策等形式,及时将政策信息发布到广大中小企业。为了维护广大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工商联建立了民营企业法律维权中心,并于2008年成立了芜湖市仲裁委员会商会办事处和仲裁庭,近年来先后为企业咨询、仲裁、维权300多次。2009年,芜湖市仲裁委员会商会办事处,在全国工商联仲裁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我们开展仲裁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与会同志的好评。

    此外,芜湖县工商联、繁昌县工商联、南陵县工商联、鸠江区工商联、芜湖市船东协会等,也都分别建立了投融资协会、担保公司等,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和担保贷款业务。泉州商会、商品混凝土商会与建设银行开展了联保贷款业务。泉州商会在南陵县、三山区共购买了1300亩土地,建立了二个工业园,积极为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等。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占我市企业总数的90%,是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应建立统一的政策发布平台,保持政策信息通畅及时;进一步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要采取“蓄水养鱼”的策略和更为倾斜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各类税费负担,以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成长;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帮助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招聘吸纳人才。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商会组织作用,适时组织大型招聘会,为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招聘人才和企业用工做好服务工作。各级政府应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基金,帮助中、小、微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搞好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重点和优先安排中、小、微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参与各类培训。鼓励支持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工作。并给予财政补贴政策,接收一个大学生或大专生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应参照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由政府部门、工商联统一组织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老总到中央党校、国内外重点院校、知名企业进行学习培训考察交流,以帮助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改善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由政府部门和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牵头,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在融资、结算、汇兑、转帐、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全面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信制度,谋划建立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信用档案库,为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支持行业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联手成立担保组织,支持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构,为区域内、行业内、群体内的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4、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做精做强。

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技术先进、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和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支持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和帮助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争取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